close

 

 

以下整理  杏蘇散與杏蘇散(幼科)之差別.比較

 

 

杏蘇散與杏蘇散(幼科)之差別
  杏蘇散 杏蘇散(幼科)
出處 清朝醫家吳鞠通編著的《溫病條辨》 清朝《醫宗金鑒.幼科心法要訣》
方劑組成 每6公克中含有

杏仁3g
紫蘇3g
前胡3g
半夏3g
茯苓3g
枳殼1.5g
桔梗1.5g
葛根1.5g
陳皮1.5g
甘草0.8g
生薑0.8g


以上生藥製成浸膏 4.0g (比例: 5.7:1)

另含澱粉2g
每6公克中含有

杏仁1g
紫蘇1g
前胡1g
桔梗1g
枳實1g
桑皮1g
黃芩1g
麥冬1g
貝母1g
甘草0.5g
橘紅0.5g
生薑0.5g

以上生藥製成浸膏 4.0g (比例: 5.7:1)

另含澱粉2g
功效 發散風寒、宣肺化痰。 疏風宣肺、化痰止咳。
主治 外感風寒、惡寒發熱、鼻塞清涕、咳嗽痰稀、苔薄白、頭痛無汗。 外感風寒、惡寒發熱、噴涕鼻塞聲重、咳嗽痰多色微黃、苔薄黃、頭痛有汗。
方解 辛散透表 : 紫蘇葉、前胡
宣肺潤燥 : 杏仁
化痰止咳 : 甘草、桔梗、枳殼、陳皮、半夏、茯苓
調和營衛 : 生薑、大棗
辛散透表 : 紫蘇葉、前胡
宣肺潤燥 : 杏仁
化痰止咳 : 甘草、桔梗、枳殼、橘紅、桑白皮、麥門冬、茯苓
調和營衛 : 生薑
臨床應用
●辯證論治上流行性感冒引起之咳嗽、鼻塞屬於涼燥初起,邪襲肺衛之症,可利用本方治療
●對於急慢性支氣管炎、支氣管擴張、肺氣腫之咳嗽,屬於涼燥痰濕者均有顯著效果。
●臨床治療風寒咳嗽、惡寒微熱或無熱者。能袪痰鎮咳,兼有平喘的功能。
●故杏蘇散在臨床證狀以咳嗽痰稀、吐之不爽、鼻乾嗌塞、無汗惡寒為依據。
 

●辯證論治上適用於外邪風寒,頭痛發熱憎寒,嘔吐痰涎,涕唾稠黏,咳嗽氣逆,痰厥作搐,脈浮緩之症。
●治療感冒、流行性感冒引起之咳嗽、鼻塞,慢性支氣管炎、支氣管擴張、肺氣腫之咳嗽,小兒吐乳者均有顯著效果。
●臨床上亦常用於小兒風邪傷衛之症,因為小兒氣血未充,肌膚柔脆,風寒所觸,邪入揍理,營衛受病而為感冒,可服本方以解散外邪易痊。

 

 

image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蝦仁_臨床輕鬆學 的頭像
    蝦仁_臨床輕鬆學

    蝦仁日常 玩樂&醫療

    蝦仁_臨床輕鬆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